車門內拉手小觀察:最常用卻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差別真的大
駕仕派 | 10-13
21268

車門內拉手,大家下車時,都要用到的高頻次部件,不知道大家平時仔細研究過沒?不同車的內拉手表現,會不會影響你的購車決策?
8月底的成都車展上,出于一個突發的興趣點,我對現場幾十款主流車型的車門內拉手,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體驗。稿子拖到現在寫,我給自己找了點理由:
1,拍了290張左右的圖片,挨著寫體驗感受的話,自己都看不下去。
2,其實用視頻更好展現,比如:復位的動態表現,最大開度放手后的聲音,背景燈效果等,聲畫比文字好展現。
所以接下來的本文內容,決定在研究了一點點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以盡量下飯的方式,以我的主觀感受,和大家聊聊車門內拉手,供大家購車做決策。
先講一點點基礎知識點。
目前主流的內拉手,采用的都是ABS+PC材質。ABS+PC是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并而成的熱可塑性塑膠,結合了兩種材料的優異特性,同時克服了PC較脆的缺點,使PC具有良好的沖擊強度,同時保留了PC良好的耐磨性[1]。
大家看到內拉手的金屬質感,是因為采用了電鍍、噴涂等工藝。現在部分品牌為了節約成本,從電鍍改為了噴涂。噴涂工藝常規是三噴兩烤,或者兩噴兩烤。有博主說,有些品牌為了極致壓縮成本,噴涂改為了一噴一烤,導致漆面沒有那么亮,漆面薄,影響質感。
門把手相關的標準有QC/T 988-2014《汽車車外門拉手》、QCT1211-2024《乘用車車門內開拉手總成》,對門把手的耐久、強度、耐高低溫、耐振動、耐腐蝕等進行了技術要求。9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修改單的制修訂,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好了,分幾個類型,來說說這次的觀察。
01
全品牌基本一致型
這次觀察后,發現有幾個品牌,展位上我看的車型,內拉手粗略體驗之下,都是一模一樣的。注意,這里的一樣是指人手和人眼的感知,不代表游標卡尺和X光透視結論。比如沃爾沃、奔馳、豐田、理想。

沃爾沃的XC90、S90、S60,內拉手從樣式、結構、質感、觸感、阻尼感,再到減振塊的設計,都一模一樣。


最絕的是,這3款車型的內拉手的彈簧,竟然還有一層半透明包裹材料。在這次的能看到彈簧的內拉手中,沃爾沃這么精細的操作,是獨一份。現場的展車中,有幾個內拉手結構里,這個包裹材料有破損,另外有殘留的潤滑油較明顯的情況。
沃爾沃的內拉手質感、觸感都不錯,阻尼感較強,和內飾的木紋、較粗的皮質能呼應上。

奔馳的C級、E級、S級,內拉手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又從材質、附屬功能上拉開了級別。
C級內拉手上部,采用和周邊飾板相同的鋼琴漆材質。到了E級,這個地方就變成了和拉手一樣的材質。再到S級,就變成了兩個開關鎖控制鍵。平時沒感覺,這么對比看下來,在奔馳這樣的品牌內部,C級的確也只是個弟弟。
這3款車的內拉手,在大小、阻尼感方面,都沒有太明顯的存在感,可能就是因為奔馳追求的優雅吧。

豐田普拉多、RAV4榮放、皇冠陸放,都是同樣的內拉手配紅標開關鎖控制鍵。普拉多展示的探索版采用的是黑色漆面,皇冠陸放就是正常的鍍鉻亮面,而RAV4榮放就只是純塑料了,讓人能清晰的感受到車價的差異。
內拉手配開關鎖止鍵這種結構,在日產軒逸經典、探陸,本田雅閣、皓影都有同樣的設計,甚至謳歌和英菲尼迪也這樣做,算是日系車型一個較為明顯的風格。不過近年來雷克薩斯已不采用這種結構,可以排除是日本相關法規的因素。
回頭一想,似乎也理解了bZ3這種車型,設計師那種掙脫束縛的心態。搞出的那種看不到的內拉手,車主倒是很方便,可苦了很多不明就里的網約車乘客。
豐田的內拉手,當你上下晃動時,明顯能感覺到留出了充足的間隙,非常直白的工具化屬性。阻尼感方面,拉開初段大約三分之一是非常輕柔的,然后會遇上解鎖的卡扣感,再之后阻尼感會變強。

理想從L6到MEGA,都是長方形的內拉手,i8稍微變為了平行四邊形,但內部結構幾乎一致。
這種長方形的內拉手,質感、觸感、阻尼感都是尚可的水準,屬于實用型。

在幾輛展車中,發現i8的內拉手彈簧上,涂滿了潤滑油。其他理想車型,包括現場其他能看到彈簧的車型,都未見此種做法。所以需要考慮當時這輛展車是否是工程車的因素。
總的來說,這些一致型的內拉手,一方面是節約廠家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則是設計成熟穩定,安全有保證。某個自主品牌,旗下那么多子品牌,那么多車型,我幾乎沒有看見兩個車型采用相同的內拉手,也不知道這種研發思路是好還是不好。
我們也要看到,豐田、沃爾沃、奔馳在推出新能源車型時,都在不斷創新,內拉手樣式也隨之變化。
02
開合間有高級感型
后續大家看車比較時,可以把內拉手拉到全開度,再松手看看回彈的過程,聽聽閉合的聲音。這次發現了幾款開合間挺有高級感的內拉手。

瑞虎8 PLUS的表現,真是讓人意外。我甚至全展臺的車型都試了試,在奇瑞的SUV中都是獨一份。
這個車的內拉手最令人舒適的是,回彈過程是有控制的,不是僅僅靠彈簧生硬的回彈。全開度放手后,會以一個適中的速度回彈,閉合時再有上下兩個止振塊,聲音就很輕柔沉悶了。


另一款有這種表現的車型,應該是比亞迪海獅05 EV,大家可以去試試,也是在比亞迪所有車系中獨一份。這里說“應該”的原因是當時沒做好筆記,現在記憶有些模糊了……

魏牌全新藍山內拉手的高級感,表現在拉開時阻尼感適中且均勻,閉合時聲音沉悶悅耳,上下晃動時固定較好,拉手本身也比較有質感。

奧迪A8L內拉手的高級感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圍,這種高級感有點特別,有懂的讀者歡迎留言。
內拉手本身很大,樣式也是奧迪車型中的獨一份。拉開后,可以看到3處凸出的機械結構。據我分析,中間應該是鎖止插銷之類的,上面可見潤滑油。左邊應該是和減振塊接觸的凸出部。右邊可能是上下定位之用。整個的開合過程,那種咔咔的純機械感很強。
03
加強設計可以再優化小組
內拉手采用中空處理是可以理解的,這次也是專門找刁鉆的角度才能看到鏤空之處。不過,相比之下,有些內拉手加強筋的處理,可以再優化一下。

先用一個優等生作為示范,寶馬5系。可以看到不僅工藝平滑,漆面均勻,而且加強筋也形成了比較有設計感的三角形設計,偶爾看到是能接受的。
下面這些案例,就不提車型名了吧,反正都是我的主觀感受,就別給這些車型帶去負面影響了,大家知道的可以評論區交流。

還有兩個,拐角處的設計,可以再優化下,拉開一看,稍微有點影響觀感。


還有這個,比較明顯的表面不平整,也是這次觀察中的獨一份。


看個墊底的,我們就結束本次的觀察。


04
駕仕結語
總的來說,內拉手的關注度相比外拉手低很多,但又的的確確是高頻次使用的功能件。這里想請大家回想下,你開門下車時,拉開車門,是對拉手用力推開車門呢,還是用胳膊肘去推開車門。
其實這次觀察時,我發現設計合理的按鍵式開門,真的很方便。握住車門上的把手,指頭再順便一按,再一推,車門就開了。所以前文說豐田bZ3那種看不到的,其實很方便,手指頭的捏和對把手的握,一個動作,完成兩個步驟。不過有些按鍵離手握處太遠的,就不太人體工學。
現在還有種玻璃窗升降鍵前端設置一個上下拉開式的內拉手,我倒是覺得沒有什么必要,設計不好就不太好用上力。
最后,有些車的電動開合功能,對于心理上的滿足感,還是很強的。大家平時也沒急到說開門去搶那么一秒鐘的時間,所以輕輕一按,門自動打開,很爽。
以上都是個人不太專業的一些小觀察,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
[1]苑松,張雪峰,閆衛林.注塑工藝對 PC/ABS 檢測性能影響研究[J.橡塑技術與裝備,2023,49(2):41-4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