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維”之戰,奇瑞繼續“不客氣了”!
華山論劍 | 10-21
20987
“繼‘新能源不客氣’、‘智能化不客氣’之后,今年我們要響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創新體系,也要‘不客氣了’。”在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的發言,擲地有聲。

這份“不客氣”的底氣,源于一組硬核數據:港交所上市,募資超90億港元;前三季度銷量破200萬輛,創歷史最快增速;海外用戶突破543萬,平均每25秒就有一輛“奇瑞造”駛向海外。
2025年10月的奇瑞,正以一場技術盛宴向世界展示中國汽車的創新實力:長江江面上,縱橫G700越野車穩穩浮水而行,從容橫渡;蕪湖街頭,獵鷹900 Robocar在主駕無人的狀態下自如穿梭;全球創新大會上,48%熱效率的發動機引發現場驚嘆……
從技術追隨者到行業領跑者,從“中國奇瑞”到“全球奇瑞”,這家曾經的“技術理工男”正以一場全面蛻變,重塑中國汽車的全球形象。

1、全域出擊:奇瑞的‘不客氣’宣言
縱觀中國汽車出海歷程,奇瑞已悄然完成從“產品輸出”向“體系輸出”的質變。
尹同躍清晰闡述了這一轉變:“過去我們只是簡單地把車賣到國外,現在我們要把整個研發體系、技術標準和管理經驗都帶到全球市場。”
全球創新網絡成為這一戰略的核心支撐。奇瑞在全球布局了8大研發中心,包括中國研發本部、德國法蘭克福、西班牙巴塞羅那、日本橫濱等,形成了“1+7+N”的全球協同創新網絡。
這個體系匯聚了奇瑞自身3萬研發人員,更吸引了全球超過5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
尹同躍稱之為 “24小時不間斷、365天不停轉的創新引擎”。
資本市場的認可為奇瑞的創新注入“強心劑”。9月25日,奇瑞汽車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募集資金91.45億港元,其中60%明確用于研發——35%用于擴充產品組合研發,25%投入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研發。
2、技術蛻變:啃最硬的“骨頭”
從2022年發布“瑤光2025”戰略至今,剛好四年,今年是“瑤光2025”的收官之年,奇瑞展示的技術成果讓行業看到了這個“技術理工男”的硬實力。
其中,鯤鵬動力高達48%熱效率的發動機成為全場焦點。市場主流發動機熱效率一般在38%到45%左右,向上每提升1%都面臨極大系統性困難。奇瑞鯤鵬天擎發動機通過26:1超高膨脹比、雙曲三聯動機構等黑科技,實現了真正的汽油機48%熱效率,未來有望推動混動汽車進入油耗“1時代”。

犀牛電池則展現了奇瑞在電動化領域的深度布局。犀牛S全固態電池通過自熄固態電解質、絕緣自增強電芯等設計,在針刺、電鉆等極限測試中實現“不起火、不爆炸”。
常規犀牛電池更以300KN隔膜擠壓力、50%結構件變形率的硬核指標,遠超國標3倍以上。
縱橫G700橫渡長江的壯舉,則彰顯了奇瑞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實力的能力。憑借方舟兩棲技術,這款車成功征服長江天塹,成為全球新能源量產越野車首次橫渡長江的里程碑,重新定義了汽車的極限邊界。

在第二天晚上的上市活動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李學用表示,作為縱橫旗下首款量產車型,新車定位“全領域豪華越野SUV”,共推出4個版型,官方指導價為32.99萬-41.49萬元,限時超級煥新價30.49萬元起,并帶來十大上市專屬購車權益,旨在為用戶提供從購車、用車到玩車的全鏈路尊享體驗。
尹同躍在致辭中也表示:“我們打造縱橫G700,并不只是為了造一臺更好的豪華越野車。我們真正的目標,是通過全球領先的智能電混技術、全場景系統創新能力,實現豪華越野平權——讓更多人不再為經驗不足而膽怯,不再為高成本而猶豫,能輕松、安全地握住方向盤,去體驗翻山越嶺的樂趣,去探索生活的更多邊界,不僅為用戶帶來強大的功能價值,更帶來有溫度、有共鳴的情緒價值。”
可以說,在技術創新方面,奇瑞稱得上名副其實的“不客氣”。
3、智能進階:從“追隨者”到“標準制定者”
在智能化方面,和其他主流車企一樣,奇瑞一直相對“保守”,多做,少說。
作為奇瑞在智能化領域的集大成者,在今年年初的智能化大會上,奇瑞正式發布獵鷹輔助駕駛方案,覆蓋500、700和900等。其中,獵鷹900搭載了滿足車規級要求的L4級感知系統,能實現360度無盲區覆蓋;高性能計算平臺能實現微秒級的動態響應。基于此,它的自動駕駛能力覆蓋了從公共道路到封閉園區的全場景。
在這次創新大會上,奇瑞一下子展示了兩大“殺手锏”:其中,搭載獵鷹700的星途ET5,擁有基于全球首發以征程?6P旗艦芯片為基座的全場景漫游駕駛輔助系統,技術優勢領先;同時,還展示了基于星途星紀元ET開發的奇瑞Robotaxi先行體驗版的動態表現,該車已在上海實現主駕無人載人運營,累計無人駕駛里程已經超過16萬公里。
它是業內首個支持端到端-VLM大模型技術路線,L2與L4共架構、共算法、海量用戶數據驅動的前裝量產車。將于2026年面向全球市場發布,提供高質量運營服務。

這款“20萬內最高安全”汽車,不僅有全球首個量產的EMB冗余制動、六大安全冗余系統,就連制動和轉向都有備份,標志著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正式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商用和家庭使用的新階段。
更關鍵的是,它“能商能家”的定位。既能當Robotaxi跑運營,又能家用,五座大空間加空氣懸架,舒適度不輸豪華轎車。而且還有全球同步運營能力,已經通過歐盟認證。
由此不難看出,奇瑞的智能化不是“單點炫技”,而是“體系致勝”。從獵鷹700的“油電同智”,到獵鷹900的“L4量產”,本質上是奇瑞把十年技術積累,在今年集中爆發。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以后選高階智駕,別光看參數,還要看誰真能開上街頭、走進生活。
4、生態革命:構建‘沒有圍墻’的全球創新體
奇瑞的蛻變,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創新體系的重構上。
在奇瑞內部,300多個“瑤光實驗室”聚焦近期技術攻堅,而“開陽實驗室”則聯合全球100多所高校,專注從0到1的原始創新。這種 “沒有圍墻的研究院” 機制,打破了傳統企業的組織壁壘。
尹同躍分享了一個細節:多年前,一位質量工程師因一批瑕疵零部件被修復使用而當場痛哭。“如果有一天,奇瑞也有員工因一個質量問題而痛心疾首,甚至嚎啕大哭,那我們就真的離世界級品牌不遠了。”

這種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使奇瑞形成了100多項特有的、超越國標的安全標準。截至目前,奇瑞已累計54款車型獲得全球五星安全評價,是獲得全球五星安全最多的中國品牌。
在奇瑞的全球藍圖中,海外市場已不再是輔助,而是主戰場。
尹同躍展望:“現在奇瑞在海外市場的營收已經接近一半,未來海外市場的營收貢獻、海外屬地的員工數量,會遠大于國內。” 這意味著,奇瑞正從一家“中國公司”轉變為真正的“全球公司”。
這種全球化不是簡單的市場擴張,而是深度本地化。奇瑞提出了“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的技術創新模式,要求研發團隊深入理解每個本地市場的特殊需求。

從德國雪地路試到東南亞適應性開發,8大全球研發中心形成的協同網絡,讓奇瑞技術創新既能滿足歐盟標準,又適配不同區域場景。在歐洲市場,奇瑞已針對歐洲復雜環島定制智駕方案;在中東,車輛需適應沙漠公路;在東南亞,則要應對高密度摩托車流。
結語
“讓奇瑞成為用戶喜愛和信賴的全球化高科技生態集團”,尹同躍為奇瑞錨定的新坐標,不再局限于銷量與市場份額,而是一場關于企業身份的本質性變革。
當縱橫G700橫渡長江的波浪逐漸平息,當獵鷹900 Robocar的傳感器停止閃爍,奇瑞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系列技術參數與產品型號,更是一個關于中國汽車產業如何以技術創新為錨,在全球市場行穩致遠的啟示。
以前是世界定義標準,現在是我們創造標準。當“奇瑞造”在全球市場贏得尊重,中國汽車產業的黃金時代已然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