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工男”開始談論美學:奇瑞以設計叩響全球化新章
華山論劍 | 10-28
21975
中國汽車工業正站在一個微妙而關鍵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產銷與出口數據一路高歌猛進,技術“硬實力”的肌肉日益壯碩;另一方面,“價格戰”、“同質化”的陰霾揮之不去,“品牌向上”之路充滿挑戰與迷思。
在智能電動化時代,品牌究竟該如何向上突圍?過去一兩年,行業對此有過諸多思考與探索,一個愈發清晰的共識是——設計,正成為撬動品牌躍遷的關鍵抓手。比如,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就明確提出:“以前是科技第一,現在是顏值第一”,吉利等車企也相繼把“設計驅動”和“審美自信”上升為集團級戰略主線,試圖用更鮮明的品牌語言和情緒價值,突破“內卷”的同質化邊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上周在蕪湖舉辦的奇瑞全球創新大會,吸引了全行業的關注。

大會從周六上午的發布會拉開帷幕,奇瑞發布了多項前沿技術成果,包括新一代電動平臺、智能座艙系統和AI驅動的自動駕駛方案。下午的AI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激辯未來出行生態。第二天,捷途品牌的縱橫G700正式上市,以一段首個橫渡長江的短片成為了全網熱點。
然而,如果僅將奇瑞全球創新大會視為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秀”,那就低估了它的深度。這場大會的內涵遠不止于“硬核”創新,它悄然地將設計美學推向臺前。
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周一舉辦的奇瑞造型日系列活動讓人們看到,奇瑞正在從傳統的“理工男”形象,向一個注重情緒價值和美學表達的“全能男”轉型。

許多人對于奇瑞的了解或許僅局限于“技術很強”,但實際上,奇瑞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造型日,過去兩年的風頭被自家在電動、智能化的創新蓋過,于是今年,奇瑞特意聯合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辦了“2025中國汽車論壇——汽車造型設計專場主題論壇”,將其從企業內部交流升級為行業平臺。
要知道,中國汽車論壇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度最大的論壇IP,也是汽車行業的年度最高端、頂級、權威的論壇之一,迄今已成功舉辦15屆。論壇以“高端、求實、重效”為特點,聚焦行業當期發展熱點問題,碰撞思想,是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奇瑞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辦這場主題為“看見中國汽車之美”的行業論壇,不僅向世界宣告宣言:那個埋首于技術攻關的“理工男”,正在積極蛻變懂得審美、追求品味、擁抱情感價值的“全能男”,更代表著對中國汽車走向全球、揚名全球的期許。
正如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論壇上所說:“中國的產品很多,但是我們的爆款產品不多,中國的車型每年非常多,但是我們讓人記得住的經典的名垂青史的作品不多,所以我們也希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來主辦,把全國的所有的車企都調動起來,重視起來,把我們中國的造型從現在的跟隨到我們來引領?!?/p>

1、從“功能滿足”到“情緒共鳴”:設計成為新時代的“第一生產力”
為什么一向以技術見長的奇瑞,也開始將設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答案藏在市場的風向里。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超過60%的消費者在購車決策時將外觀設計列為首要因素。小米SU7和小米YU7的爆火,某種程度也證明了這一定律,讓用戶感受到一種“屬于我的獨特表達”不僅是設計的任務,更是品牌精神態度的表達。

智能電動時代,電池布局和空氣動力學要求讓車型造型趨于相似(如低風阻的“水滴形”車身)。但這也催生了設計的“逆向創新”:品牌開始融入文化元素、科技交互和個性化表達,以創造情感連接。
總體而言,設計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品牌靈魂的載體,是于飽和競爭中開辟新航道的破冰船,這正是奇瑞這場設計論壇的核心議題。
作為主辦方,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也在致辭中指出:“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賦予中國汽車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這片沃土上,完全能夠誕生出極具魅力的設計語言,演進出獨特的品牌DNA,與全球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間形成交融?!?/p>

副秘書長柳燕則將設計定義為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在她看來,當這份“軟實力”與三電技術、智能座艙等“硬科技”結合,將能夠更好地支撐起世界級中國品牌的崛起,托舉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p>
如果說行業協會的發言高屋建瓴,那么世界知名設計大師Chris Bangle的分享則直指人心。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汽車設計是“為人造機器注入產品人格與氣韻”。
Chris Bangle認為,內飾是用戶與“品牌承諾建立真實聯結的場域”。從打開車門一剎那的怦然心動(初印象),到一切恰到好處的歸屬感(適應性),再到不經意間發現的貼心巧思(驚喜感),這層層遞進的體驗,恰是品牌與用戶建立情感紐帶的過程。他甚至引用孟菲斯學派的名言:“與愛無關之事,我毫無興趣”,以此強調設計師必須傾注情感,與用戶建立“愛的聯結”。在他看來,新型汽車美學必將在中國誕生。

這些與奇瑞的判斷不謀而合。這家以技術見長的企業,在全球創新大會上明確將設計創新納入核心議題,并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造型體系。
這并非易事。正如 Bangle強調,美需要多樣性,“當萬物趨同追求一種美時,便無美可言”,脫穎而出需要“勇氣”。而這份勇氣,正是中國汽車從“制造大國”邁向“品牌強國”的必經之路。
從這個意義來說,這場行業級的論壇,不僅是一次“技術秀肌肉”,更是一場關于“美”的集體沉思,一次從追隨到引領的雄心宣言,也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通往下一個十字路口頗為重要的轉折點。
2、解碼奇瑞設計體系:從“用戶洞察”到“品牌表達”的進化
如果說舉辦論壇是“起心動念”,那么奇瑞在設計領域的實踐,則展示了其“知行合一”的決心。本次論壇上,奇瑞風云品牌首席設計師龔馮友對全新QQ品牌設計體系的深度解讀,讓我們得以窺見奇瑞設計哲學的系統性進化。
龔馮友的分享中,“用戶”一詞貫穿始終。奇瑞的設計團隊將QQ的目標用戶解構為“穩健小家庭”、“精致寶媽”和“悅己萌趣族”三大群體,并深入到他們的生活場景中——近郊游玩、親子出行、都市通勤、社交分享……通過對這些場景的洞察,提煉出“自由與松弛”、“安心與掌控”、“探索與驚喜”等核心情緒價值。

從QQ的案例可以看出,奇瑞的設計已經構建起一套清晰的邏輯:以用戶洞察為起點,以情緒價值為核心紐帶,驅動品牌煥新與設計語言的創造,最終實現從產品到生態的全域體驗統一。
這套體系的建立,意味著奇瑞的設計不再是零散的點狀突破,而是進入了系統化、體系化建設的全新階段。
當然,這種轉變也在奇瑞其他品牌車型上有所體現。
以風云T11為例,這款中大型SUV融合東方美學與現代科技,前臉的“風云”燈組如水墨畫般流暢,內飾強調“家”的歸屬感,契合Bangle的“適應性”理念。
捷途品牌的縱橫G700則在“方盒子”越野車熱潮中脫穎而出。不同于市場同質化產品,G700的前臉以“J”形日行燈呼應品牌,尾燈則呈“T”形,形成“JT”視覺標識。這種原創思考,讓硬派外觀注入玩趣元素,智能座艙可根據用戶情緒調節氛圍燈,增強“探索驚喜”。

星途品牌則以高端定位示人,如星途星紀元ET,其流線型車身融入“星河”設計語言,細節如隱藏式門把手和矩陣燈組,體現了細節之美。
iCAR V23的爆火,則證明了奇瑞在潮流與復古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平衡點,它精準地捕捉了年輕用戶對于個性化、玩樂屬性的追求,以一種“方盒子+萌感”的獨特姿態,開辟了新的細分市場。
尹同躍在論壇上轉述了雷諾CEO盧卡·德·梅奧的評價,稱后者在看過眾多中國車型后,唯獨對奇瑞iCAR V23印象深刻。
從風云的科技、捷途的硬朗,到星途的豪華、iCAR的潮玩,奇瑞正在用不同的設計語言,為旗下各個品牌精準畫像。這種“和而不同”的品牌矩陣設計,正是奇瑞從“理工男”走向“全能男”的最有力證明。
3、從“厚積薄發”到“引領未來”:構建設計的“人才土壤”
一場論壇的價值,不僅在于當下的思想碰撞,更在于它為未來播下了怎樣的種子。奇瑞深知,設計的崛起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源源不斷的活水。
資料顯示,憑借多年來在造型設計領域的深耕不輟,奇瑞已經打造了一支國際化、年輕化、多元化的造型團隊,截至目前,奇瑞集團在國內外已設立10個造型中心,共有來自不同國家的1000多名人員的設計團隊,服務于集團各品牌并打造差異化的設計語言。
尹同躍在總結陳詞中坦言:渴望中國能誕生自己的“紅點大獎”和Chris Bangle。
為了培養更多的后備力量,奇瑞汽車與國內十所知名高校攜手,共同成立“藝術開陽實驗室”,正式啟動藝術開陽實驗室戰略聯盟,面向全生態鏈、產業鏈,實現企業與高校的精準對接,加速新技術的落地與“上車”。
與此同時,奇瑞汽車還與高校緊密攜手,自2023年起連續三年舉辦“全球大學生汽車設計大賽”,為全球設計新星搭建起一個公正、開放的夢想舞臺。今年的大賽以“全域共生?道”為主題,開展了一場關于未來出行愿景的深度探索,吸引了來自全球300所高校的逾千名學子踴躍參與,經過三輪嚴格的評審,最終有15位卓越的設計新銳脫穎而出,榮獲獎項。

從千人國際團隊的組建,到攜手高校成立實驗室、舉辦全球大賽,奇瑞不再滿足于一時的技術驚艷,而是著眼于未來,耐心灌溉一片成長沃土。這不僅是企業的遠見,更是一個行業領軍者為中國汽車審美崛起所承擔的責任與承諾。
結語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從奇瑞全球創新大會的技術展露,到造型設計論壇的美學沉思,我們看到了一個中國汽車領軍企業更為完整和立體的形象。它不再僅僅滿足于造出一部“好開、耐用”的車,而是致力于創造一部“好看、好用、好懂你”的車。
這場由奇瑞發起的關于“美”的探討,是一個縮影,它折射出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在告別野蠻生長后,向更高價值鏈攀升的集體努力。
當“理工男”開始深入思考藝術、哲學與文化,當“硬科技”與“軟實力”實現同頻共振,我們有理由相信,那股由設計驅動的、真正能打動全球人心的中國汽車力量,正在崛起。而世界,也終將“看見中國汽車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