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降價!二手車不保值!德系車口碑跌落,被電動車打敗了?
車矩陣 | 11-06
21321
《車矩陣》行業評論:最近看到一個帖子,說是德系車不香了,被電動車打得落花流水。誠如是,同感頗深。想當初在燃油車時代德系車是多么的搶手,其市場地位之高沒有人會質疑,南北大眾常年居于國內汽車銷量排行榜首,多少人多少個家庭都在開,高峰期僅南北大眾的年銷量達到超600萬輛,占據國內汽車銷量的1/3還要多,這不算豪華品牌領域奔馳寶馬奧迪的銷量,成熟、穩定、維修保養便宜,即使油耗相對日系車高點,但皮實耐用就足夠讓準車主下定決心。曾經的您是否也是德系車主呢?

隨著國內新能源的強勢崛起,插電混動、增程式混動以及純電動車型如雨后春筍般進入市場,價格低、智能化配置程度高、最為重要的是續航里程達到了燃油車無法企及的高度,這些優點是以燃油車為主的德系車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雖然它們也先后進入新能源賽道,但受制造成本和研發技術的限制,德系車的電動化之路走的并不順暢,尤其是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動)領域幾乎完敗于國內自主車企,以南北大眾為例,它的產品規劃的兩條線幾乎無交集,一條繼續堅持傳統燃油車的生產和更新,另一條線則直接進入電動化,并以全新的“ID.”來命名,與燃油車的風格完全迥然,消費者的認可度不高,相較國內自主品牌的電動車無論從外觀還是配置以及電池的續航等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并且邁過了插電混動這個最為重要的領域,產品滯銷是必然的。而德系豪華品牌的電動化之路走的也不順暢,始終缺乏高性價比這個市場“利刃”,口碑難以得到提升。

近年來德國本土汽車產業也面臨嚴峻考驗,受電動轉型以及需求下降和高生產成本的影響,工廠裁員已成為整個汽車產業鏈條的必然趨勢。眾所周知電動車的零部件要遠少于燃油車,但卻對于軟件的需求更高,國內自主車企的搭載華為ADS乾崑智駕、比亞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奇瑞獵鷹智駕等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已經全部裝車量產,這些或是新能源車企新抓手的軟實力以及“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硬實力徹徹底底的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而價格戰使得新車售價一降再降,試問誰還會去關注價格高,配置低的德系車呢?現實的狀況的確如此,德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下滑,二手車保值率也越來越低,不夸張的說德系車已經被“電動車打敗了”。


當然作為百年汽車品牌雖然電動化轉型之路上有所滯后,但放眼全球汽車市場,作為倡導“未來屬于電動化”的德系車也許會有實現爆發的那一天,畢竟底子在那放著,需要時間而已。(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