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們高歌猛進時,有些新勢力啞火了
汽車門網 | 11-16
24390
2025年,車市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在這個過程中,各大車企都不斷發力,試圖爭取市場更大份額。尤其是剛剛過去的“金九銀十”,各大車企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車拉動銷量,紛紛發布限時降價、現金補貼、貸款利息減免等各種優惠政策。而這,也讓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的增長景象。然而,車市繁榮之下,仍有部分車企增長乏力,市場表現不達預期。

剛剛過去的10月份,理想汽車又交出了一份不盡人意的答卷。
10月,理想汽車共交付了31767輛,同比下滑了38%,環比下滑了6%。目前,理想汽車的銷量已經在“蔚小理”當中墊底。更關鍵的是,從今年6月開始,理想汽車的單月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下跌,期間最大跌幅達到了40%。
公開數據顯示:當前,理想汽車僅剩一款理想L6能夠保持單月銷量過萬,其他車型均在2000輛-6000輛之間。
深究背后原因,一方面最近幾年增程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問界M8、問界M9、深藍S09、騰勢N9、領克900等車型陸續入市分流了理想L系列的市場份額。這也導致,理想汽車獨有的“冰箱彩電大沙發”優勢逐漸被稀釋。另一方面,理想汽車在純電賽道上還沒有站穩腳跟。有輿論指出,純電車型理想MEGA、理想i8市場表現不達預期的同時,理想i6上市銷售火爆但因產能瓶頸流失了部分潛在客戶。
如何在純電與增程兩大板塊之間找到平衡,既借助i6的熱度打開純電市場,又穩住增程板塊的銷量基本盤,成為理想汽車接下來需要解決的核心難題。

同理想一樣,特斯拉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公開數據顯示:10月特斯拉在中國共計銷售了26006輛,同比下滑了35.76%,環比下滑了63.64%。據統計,這也是其近三年以來最差的成績。
細分車型來看,10月特斯拉Model Y和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雙雙減少。這其中,特斯拉Model Y賣出了19488輛,相比上個月少賣出了31685輛,排名也由第二降至第十五;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僅有6518輛,排名下滑更是厲害。
有知情人士稱,銷量下滑或與特斯拉工廠的放假時間相關,該公司近三年的10月銷量和9月相比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誠然,這是特斯拉銷量下滑的因素之一。但更核心的原因是,特斯拉在中國的處境也已經不像前些年那么如魚得水。
當下,中國車市競爭日趨白熱化,特斯拉Model 3和特斯拉Model Y的周圍強敵林立。在這兩款車型所屬的市場中,小米SU7、小米YU7、問界M7、樂道L60、小鵬G7不斷涌入。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憑借先發優勢和品牌口碑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兩款車型也不得不面對來自中國本土車型的擠壓。
為了提振銷量,特斯拉不久前推出了model Y L來刺激潛在客戶,以期減緩份額被蠶食的速度。但就目前來看,新車的市場表現似乎不及預期。有輿論指出,“大六座”的競爭強度遠比中型純電SUV市場更加激烈,同時新車后驅長續航版的售價也未展現出太大的誠意。
或許拿出新技術和平價版新車型,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有望回升。

廣汽埃安當下仍在陣痛期。
數據顯示:10月,廣汽埃安銷量27014輛,環比下滑7%,同比下滑了33%。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5月以來,廣汽埃安的銷量已經連續6個月出現同比下滑。
有業內人士指出,廣汽埃安的核心癥結在于其缺乏真正支撐市場的爆款產品。過去幾年,廣汽埃安依靠低價車型占領了網約車市場的半邊天,AION S和AION Y為廣汽埃安帶來了巨大的增長量。不過,隨著網約車市場飽和、“價格戰”的內卷,讓廣汽埃安失去了優勢。為了提振銷量,廣汽埃安發布AION V、AION RT、AION UT三款車型提升競爭力,但都沒激起太大水花。在這之后,廣汽埃安開始布局純電和增程兩條路線,尋找增量。
近期,廣汽埃安首款增程車型AION i60正式開啟預售,純電版預售價11.98萬元,增程版本預售價12.68萬元。另外,廣汽埃安、京東、寧德時代共同推出的埃安UT super已經正式上市,售價8.99萬元。新車的到來,有望幫助廣汽埃安提升銷量。

騰勢汽車的市場表現不溫不火。
10月,騰勢汽車共售出了10135輛,環比回落18%,同比下滑了6%。細分車型來看,銷量最高的是騰勢D9,10月共賣出了7062輛;騰勢N9的銷量1574輛,騰勢Z9和騰勢N7的銷量分別為339輛和89輛。
從銷量構成不難看出,騰勢汽車的銷量高度以來騰勢D9一款車型,其余車型表現普遍乏力。這樣的市場表現,也讓騰勢汽車的單月銷量始終難以突破“1萬輛+”的瓶頸。
有輿論指出,騰勢汽車的根本問題在于品牌定位和與比亞迪之間的關系處理,目前騰勢車型采用的核心技術已經應用在比亞迪的平價車型上,技術共享導致騰勢難以建立起高端品牌的獨特性。更關鍵的是,騰勢汽車的高端定位并不明顯,消費者并不能從視覺上快速識別其“高端”屬性。
目前,能否解決品牌定位和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將成為騰勢汽車提振競爭力的關鍵。

總體而言,理想汽車的增程優勢稀釋與純電布局滯后、特斯拉的產品迭代乏力與本土競爭擠壓、廣汽埃安的爆款缺失與市場轉型陣痛、騰勢的品牌定位模糊與產品依賴癥,雖各有側重,但都指向了同一個命題:在消費需求更趨理性、競品供給持續擴容的當下,單純依靠先發優勢、價格戰或單一爆款,已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