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款現象級車,我們沒想到
汽車商業評論 | 19小時前
7708

撰文 | 張曉亮(軒轅獎評審團執行主席)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甄尤美
最近剛在襄陽完成第十三屆軒轅獎的年度測評和終審,入圍車型中有兩個案例非常值得和大家探討——一個是尊界S800,另一個是奧迪新A5L。
這兩款產品近期均取得了超預期的市場表現,認真梳理其背后折射的市場趨勢,對于我們校準對市場的認知極具價值。

尊界S800開拓出全新價值空間
先說說尊界S800。
首先必須承認,我在今年年初嚴重低估了這款車的市場潛力,為此專門反思了兩個月。尤其是在軒轅獎測評中全面體驗實車,并與多位評委深度交流后,我大致摸清了它熱銷背后的市場邏輯。
其一,尊界S800以全新方式重新定義了超豪華,核心在于搭載了華為最完整的科技與智能生態體驗。
從車輛的外部燈光、開門方式,到入座后的語音控制、光線照明調節,再到座椅配置和車載娛樂體驗,華為將汽車業務鏈條上的高端配置盡數搭載。這種體驗帶來的感官沖擊力,堪稱史無前例。
其二,尊界S800的售價最高已達100萬元左右,這意味著它能采用最優的材料與頂級的工藝,在這方面沒有任何妥協。

這種“高端感”從接近車輛時便逐步積累:車漆質感、車燈與門把手內嵌的星空主題設計,上車后厚度達20~30mm的地毯,再到入座后從第二排中扶手里展開、按首飾標準打磨的折疊桌板——被“貴氣”包裹的感受層層遞進,極具感染力。
其三,正是基于上述兩大產品基礎,尊界S800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市場定位:它并非奔馳S 級、邁巴赫、BMW 7系等豪華行政轎車的競品或替代品,而是互補品,或是這類行政級豪華用戶的增量選擇。
憑借華為品牌賦予的特殊意義,疊加車輛提供的、更具瞬間沖擊力的豪華體驗,對于購車預算無虞的頂豪車主而言,尊界S800已成為新的社交話題與潮流符號。
對他們來說,奔馳S級和邁巴赫雖仍能彰顯實力,但難免顯得乏味,而多一臺尊界S800,恰好能讓自己的車庫“拼圖”更完整。
因此,尊界S800并非用來替代傳統豪華車,而是用戶增購的合理選項。

也正因如此,它能實現月銷近3000臺的成績——這個數字幾乎相當于我們原本預估的目標競品銷量總和。從“競爭替代”轉為“互補增量”,這款車的市場容量不再受“份額”或“占比”制約,而是開拓出了全新的價值空間。
理解這一邏輯后,另一個值得反思的點是我們對頂豪階層智能化需求的認知:即便是針對頂豪群體、最嚴肅的行政級轎車,智能化也必然是顯性需求,關鍵在于如何將這類用戶的智能化體驗做得恰當、合理且直擊人心。
尊界S800與奔馳邁巴赫的核心差異在于,它未被用戶視為“品味之選”,而是“感官體驗之選”或“科技嘗鮮之選”。盡管以10年、20年的周期來看,這款車未必能成為經典,但至少在當下,它已是巨大的商業成功。
奧迪A5L市場價值鐘擺局部回歸的信號
另一個極具價值的第十三屆軒轅獎入圍案例是新奧迪 A5L(包括上汽奧迪的姊妹版A5 L Sportback)。
作為傳統豪華品牌旗下定位運動化的燃油車,南北奧迪合計月銷已達8000臺。在燃油車市場份額大幅縮水,尤其豪華運動轎車市場萎縮慘烈的中國市場,這無疑是現象級表現。

如何理解新奧迪A5L的市場邏輯?
在產品組合定義上,奧迪整合了A4與A5兩條產品線,讓運動屬性更純粹的A5承接了A4用戶基礎,價格區間卻基本下沉至A4的水平(約35-45萬元)。這對A4的潛在用戶而言,相當于“加量不加價”的產品升級。
當然,用戶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是第二排中間座椅的體驗損失。但考慮到年輕群體中,第五個座位的使用率不足1%,且當下年輕人已不再像上一代人那樣執著于“冗余需求”,這一損失便顯得微不足道。
整合A4、A5產品線后,新奧迪A5L的造型設計在老款A5的運動基因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視覺沖擊力,顏值再創新高。同時在駕駛層面,它保留了運動型燃油轎車最純粹的駕駛樂趣——扎實的底盤、精準的轉向以及清晰的路感。

軒轅獎評審團認為,在電動轎車一味強調0-100km/h加速性能、綜合體驗卻日趨同質化的當下,這種駕駛樂趣堪稱難能可貴的稀缺品。
于是,中國市場就出現了這樣的市場場景:
對于成長在優越經濟環境中的年輕人而言,某米 SU7與奧迪A5L價格基本處于同一區間(約 25-40萬元)——一個是“借鑒”他人外觀專利,另一個是擁有深厚品牌積淀的原創設計;一個靠爆閃燈(包括車機兩側的爆閃燈)和模擬聲浪提供感官刺激,另一個則通過機械美感與駕駛靈性帶來情感共鳴。
你會如何選擇?
我們認為,至少目前來看,每月有約8000人選擇A5 L及Sportback,這已然是市場價值鐘擺局部回歸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