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變了!
電動車公社 | 09-29
276190
2025年8月初的星期天,在上海漕河涇蔚來總部一樓的會議室里,正展開著一場激烈的討論。
因為這一天必須定下來今年NIO Day的主題到底是什么,圍繞這個主題才能有序推進接下來的所有工作。(*NIO Day:一年一度的品牌與用戶之間的盛會,已連續舉辦9年)
我不是第一次作為媒體觀察團參與NIO Day的前期籌備了,而除了同樣作為媒體觀察團的電動星球蟹老板、以及負責NIO Day相關工作的各個環節負責人之外,和我同來現場的,還有幾個穿著同一款式Polo衫的人。
他們甚至主動坐在了會議桌最主位,而李斌、秦力洪很自然地分別被一左一右擠到了桌子最側面。
他們就是蔚來的用戶顧問團。

關于今年的主題——“生長”二字,其實早有定論。
但英文名字、以及如何向外界詮釋背后的含義,大家意見卻不統一。唯一達成共識的就是生長不是瞎長,它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需要陽光、需要雨露,也需要破土的勇氣和定力。

此時,距離NIO Day開幕只有49天了。
這是蔚來從2017年在北京五棵松辦第一場NIO Day以來,9年里,時間最緊迫的一次。
01. “理想很美好,
問題一個接一個”
從籌備到開幕只有49天時間,這對于一場近萬人的盛會來說,確實是太緊迫了。
時間之所以如此緊張,最關鍵的原因就是:NIO Day的舉辦時間提前了3個月。
前段時間我去318見證珠峰定日換電站落成的時候,和李斌聊到過這件事。
“年底辦其實很好,其樂融融,大家都很歡樂”,他稍許停頓補充說,“但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我們NIO Day用戶參與比例太高了,年底各個公司都很忙,用戶湊時間費勁;而且年底有大量演唱會要舉辦,湊場地很難;很多北方非旅游城市也在城市申辦和挑選里不占優,太冷了;最關鍵的是,我們經常被說產品節奏不夠好,其實NIO Day調一下時間,可以更好地配合產品發布節奏。”
總之,“高端大三排旗艦SUV,第三代ES8王者歸來,沒有比NIO Day更合適的發布場合了。”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有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當其沖的就是時間,“哪怕去年在廣州辦NIO Day,因為場地前后都被演唱會卡死了,一共只有96小時準備時間,看著極限,但籌備期很長,現場的東西我甚至都是打包好了,去了組裝就行。但今年是真極限,光籌備時間就短了3個月。”
負責蔚來各種大型線下活動舉辦的@老萬 跟我感嘆道。
怎么搶時間?比如外場用戶集市賦尺不充分,正常都是回去調整效果圖,今年沒有這個時間,“我們直接當晚現場測量、現場調整效果圖,現改”。
“你看我們的舞臺,現在一般也都是方的或者圓的,發布也不會像別的車企做各種奇怪的形狀,只在盡可能有限的空間里把屏幕做大,盡可能形成范式,不管從時間還是預算上來說,都能得到大量節約。”

李斌在二季度財報會上表示,蔚來整車毛利保持穩健,其他業務毛利實現顯著突破。
而這得益于基本經營單元(CBU)的落地和推進,光二季度的經營虧損就環比收窄了30%。
而CBU是蔚來今年3月以來推行的組織變革,把公司的經營活動劃分為多個獨立業務單元,每個單元都要有明確的投入和產出比指標。
也就是說每個部門都需要單獨進行成本核算。
組織變革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NIO Day。
02. “NIO Day我只是加點鹽”
就在我去參加8月初那場主題討論會的前一天,我來到了杭州大會展中心,當時工人們忙得腳不沾地,他們正在給別的展會施工。
50天后,2025年的NIO Day就將在這里舉辦。

“今年的標準,當時CBU沒有來得及特別精細化去算,就說了一個參照物——按照2019年的標準去定。”@老萬 一邊端起手里的拿鐵一邊跟我說。
“創業寒冬”對于2019年的創業者們來說,是唯一不變的季節。
那一年,投資市場的投資總額同比下跌了58.5%。

2019對于蔚來,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除了李斌被貼上了“最慘”標簽,蔚來也是命懸一線,股價一度暴跌至近1美元。

但就是在這一年,NIO Day竟然沒有暫停,而是在深圳成功舉辦。
甚至還由用戶創造出了一首自嘲神曲《電動車主的自我修養》,在車主中廣為傳唱。

那天晚上一整條街都是車主在那里聚會喝酒,“當時大家想的都是要送蔚來一程,如果它倒閉了,大家可能都會有遺憾,但不管怎么樣,這都是一家好公司。”NIO Band的@范曄 跟我說。
今年的NIO Day和2019年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用戶充分主導創作內容,也都有不少限制。

而就在我感嘆“你們團隊真厲害,時間緊任務重,今年NIO Day做得太好了”的時候,@老萬卻說,“不是我們干得好,是NIO Day本身好,我們只是加了點鹽。”
加點鹽,為的是把肉本身的鮮味襯托出來,但最關鍵的是那塊肉得足夠好。
和2017年第一屆無比盛大的NIO Day相比,2025年的NIO Day依舊盛大。但8年過去了,蔚來從上到下都學會了怎么花錢。
03. “這價格,還要什么自行車?”
和往屆一樣,NIO Day以用戶開場。NIO Band演奏、NIO Day同名主題曲演唱、蔚來用戶真實故事電影等一系列用戶時刻結束之后,才輪到李斌上臺,總結蔚來在過去一年里都做了些什么、今天又要帶來哪些新產品新驚喜。
今年的NIO Day,蔚來共帶來了兩款新車,一款是蔚來目前最貴的車——ET9地平線特別版,另一款是蔚來目前最“爆”的車——全新ES8。

智能高清投影大燈這些外飾細節也好,NOMI mate 3.0、Skyline數字天際線、配備8.8L冷暖冰箱以及230L超大前備艙的大三排空間表現也好,對于已經參與過全國門店試駕的朋友們來說并不陌生。早在8月21日的技術發布會上,各種升級就已經透露了個七七八八,也沒有人懷疑這臺車的產品力。
所以大家的關注點都在一件事上:全新ES8的價格。
當這剩下的另一只靴,終于以整車購買價格40.68萬元起、電池租用購買價格29.88萬元的形式落地,全新ES8的階段性成功再也沒有懸念。
作為一家跨國公司高管的車主@Leo,顯然不是一個價格敏感型的人,他是一代ES8創始版車主,也買過二代ES8。公布完價格,我看到坐在我前排的他第一時間瘋狂點屏幕,鎖單三代ES8。

全新ES8相當于只有兩種配置,行政簽名版和行政豪華版,在智能化、動力、舒適性這些核心配置沒有進行區別對待,再加上5年免費全域領航輔助NOP+、以及首任車主權益和復購權益,當晚全新ES8鎖單頁面直接被擠爆。
當天有車主表示,“連莫文蔚唱歌都沒聽了!李斌話音剛落信號賊差,我就頂著毛毛雨跑到會場外的信號柱下面鎖單去了!”

隨后的9月22日,蔚來官微對這一消息進行了證實,表示“全新ES8正式上市后,鎖單數量超過預期”。
而為了滿足用戶早日提車的需求,蔚來“已經將今年的全新ES8產能提高到4萬輛”。
至于為何會迎來如此盛況,答案其實也寫在今年的NIO Day里,即大三排SUV的純電時代正在到來。
04. “向上生長,向下扎根”
這次用戶大電影主題也是《生長》,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程工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題目需要非常扎實的人和扎實的事,這和成功失敗沒關系,和生命力有關系,他需要找到的是一群堅韌的人。
執行總導演胥導在電話里跟我說,他們給蔚來拍了3年用戶大電影了,調研過上千位用戶,聽過很多動人的故事。
而今年的大電影,他們拍攝了19位用戶,問了每一個車主同一個問題:你覺得什么是生長?
答案各有不同:
“生長就是在時間線上改變自己。”
“生長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是自己淋過雨,總想給別人撐把傘。”
“活好每一天,它也是一種向內的生長。”
也有人每天忙于奔波,不得停歇,沒有時間去想,到底什么是生長。

而在電話里,我把這個問題拋回給了@胥導。
“生長其實是一個非常宏大的東西,可能是向死而生,是讓你有一種特別想去抓住一些東西的緊迫感。而我想抓住的,是用更多工具和方法,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認識我所處的這個世界。這是件很有趣的事,這也是生長。”
“用戶的大電影里,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那個研究暗物質的博士”,車主@Leo 說,“他說他讀了一輩子書,但是在研究的問題是一個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發現的東西,我當時都起雞皮疙瘩了。”

NIO Day結束我跟車主@Leo進行了近1小時的交談,當我問到他,“如果這一把供應沒有掉鏈子,你覺得蔚來的拐點到了嗎?”
他毫不猶豫,“一切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是幾何式放量了,其他車型和子品牌會被進一步帶動、綜合毛利和成本會下降,跟供應商之間的談判也會從被動方變成主動方,銷量提升后,媒體口碑會變好、用戶正向發聲聲量會變大,這都會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開始。”
李斌在NIO Day上說,“這個市場趨勢背后的原因,是充換電網絡的建設和純電技術的發展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
這是整個市場共同努力的成功,其中也有一份蔚來的突出貢獻。

而這,又得益于蔚來十年而來的持續生長。
生長,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這是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概念,然而能看得到的地面之上、和看不見的地面之下,卻可能分別占用完全不對等的進度條。
南方的朋友可能觀察過竹子的生長,我外婆家也有一片竹林,向下扎根,是5年埋藏在地下的積蓄力量與養分。但真正破土而出被人看到的生長,有時只需要一夜雨水,黎明到來之后,3個月長成竹林。
蔚來的生長過程何嘗不是這樣呢?
在等到今天純電大三排SUV的需求徹底爆發之前,蔚來已經默默堅持了十年。
十年時間,再困難也沒有放棄研發投入,累計投入超過600億元。
這600億元有包括整車全域操作系統天樞、蔚來首顆自研智能輔助駕駛芯片神璣在內的共12項全棧技術;

也有包括3500座換電站、4746座充電站在內的充換電基建網絡搭建;

這些,蔚來用戶都看在眼里。并且在蔚來不斷生長的過程中,他們也在一起生長著。
談到什么是“生長”,作為車主兼員工的@老萬 說,他理解的生長需要具備以下幾點:第一,環境至關重要;第二,時間是必要條件;第三,生長需要能量和破壞,破土而出也好、破殼而出也罷,要生長就得有打破;第四很關鍵,生長一定是伴隨著痛苦的。
NIO Band的車主@范曄 做了8年樂團了,他的樂團成立時間,正好是蔚來在五棵松辦第一場NIO Day那年。
我問他,堅持這么多年,尤其是在現在這種快節奏情緒下,是否會痛苦?
他眼里沒有遲疑:“藝術這東西,有一點很確定,肯定是要養的。和蔚來一樣,這是一件長期投入的事情,因為你想做的東西之前沒有,別人甚至不知道拿什么去比。”
全新ES8預定者(現在應該已經是車主了)、探路者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名登山家的王靜,曾10次成功登頂8000米以上的雪山,其中有4次是登頂珠峰。
她說,“在我看來,人生就像登山,堅定向上攀登就好。”

這份感悟,既是她作為一名創業者的感悟,同時也是她和蔚來同為攀登者產生的共鳴:
登山要經歷那么多的困難、危險、質疑,王靜還時刻準備著攀登下一座山;
蔚來同樣經歷了那么多困難、挑戰、質疑,還在堅持建設一座又一座換電站,只因一個特別簡單的出發點,就是讓加電和加油一樣方便。

而當充換電網絡搭建、整車技術創新、市場接受度等多重因素都走向成熟,終于到了蔚來掙破一切黑暗開始收獲的階段。
05. “蔚來變了,但也沒變”
放眼整個車圈,NIO Day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很難用傳統的汽車發布會來解釋。
因為發布會的主角永遠是臺上發布了什么,可能是產品、也可能是技術或者戰略計劃,臺下的觀眾反響熱烈當然好,態度冷淡也無傷大雅。
然而NIO Day不同,這是一場雙主角的車圈盛會。臺上的內容固然重要,但臺下和線上的用戶更為要緊。
這份要緊深入到了NIO Day的方方面面。

9年下來,蔚來的變化其實也是李斌的變化。
車主@范曄 說,他看到李斌的變化是“過去他滿眼只有漫天星辰,現在他也會注意腳下的路,會看路邊的花了。”
在創業的這8年里,他說自己迷茫的時候,時常會看一看蔚來。“它就像一面鏡子”,走得通走,走不通也可以掉頭再回來。
“實際上,創業就是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車主@Leo第一次見到李斌是在2017年的五棵松NIO Day,此后他一場NIO Day都沒有缺席過。
“這么多年看下來,你能在李斌身上看到一個人的堅韌。這是蔚來的背水一戰,他不能輸的,這一戰必須贏。”

“一個企業還是需要Vision的,如果只是著眼于今天賺10個億、明天賺15個億,它只可能成為一個大作坊。李斌變化挺大,但他的Vision沒變過,我相信蔚來有一天能成為一家萬億級公司。我覺得它能做到。”
“不著急,慢慢來,我相信李斌。實在不行了,我就再支持他一臺車。”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路,仍舊充滿未知。
但我想,蔚來和所有的蔚來用戶,已經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