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比價格更致命,零跑D19給所有車企上了一課
華山論劍 | 10-23
21726
當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內卷”風暴。當行業(yè)普遍為增長瓶頸與盈利困局而焦慮,當“價格戰(zhàn)”的硝煙彌漫到每一個細分賽道,一家曾長期被低估的企業(yè),卻以一種不容忽視的強勢姿態(tài),改寫著市場的認知。
零跑汽車,這匹一度潛行的“黑馬”,正狂飆突進。2025年上半年營收暴增,首次實現(xiàn)半年度凈利潤轉正;9月交付量突破6.6萬輛,前三季度累計交付近40萬臺,連續(xù)七個月穩(wěn)坐新勢力交付榜頭把交椅。
這一連串驚艷的數(shù)據(jù),讓整個行業(yè)重新審視:當浮華的概念炒作與激進的燒錢模式在殘酷的市場洗牌中日漸式微,零跑的逆勢崛起,究竟是曇花一現(xiàn)的偶然,還是代表著一種更接近產業(yè)本質、更具可持續(xù)性的“真答案”?
近期,伴隨零跑旗艦D平臺以及旗下首款旗艦SUV——零跑D19的亮相,讓行業(yè)再次把目光聚焦于充滿神秘感的造車新勢力。
25萬至30萬元的預售價格區(qū)間公布后,現(xiàn)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這些掌聲,不僅獻給D19所承諾的“百萬級體驗”與顛覆性價值,更獻給其背后那匹在中國新能源賽道上狂飆突進的“超級黑馬”。
旗艦D平臺的發(fā)布與D19的橫空出世,不僅是零跑埋首技術積累的集中展示,更像一把精密的鑰匙,為我們解開了其成功背后那套獨特的內功心法。
1、以D平臺為刃,解構零跑的增長密碼
零跑的成功,并非源于某次神來之筆的營銷,也不是依賴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而是源自一種看似“笨拙”卻無比扎實的內功修煉。這套內功,由“全域自研”的硬核技術壁壘與“務實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哲學共同鍛造,最終在D平臺及D19上爆發(fā)出不容忽視的市場能量。

在中國新勢力造車的草莽年代,“供應鏈整合”曾是快速搶占市場的捷徑。然而,零跑創(chuàng)始人朱江明,這位出身安防巨頭的工程師,卻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最艱難的“全域自研”之路。他堅信:“依賴別人的拐杖走路,遲早會被拐杖絆倒;只有自己掌握技術,才能真正掌握定價權和話語權。”
這份偏執(zhí)的堅持,在D平臺的技術發(fā)布會上得到了完美印證。當行業(yè)普遍認為“旗艦”等于“高價”時,零跑卻給出了“百萬級體驗、30萬級價格”的顛覆性方案。這并非虧本賺吆喝,而是技術紅利的健康商業(yè)模式。其底氣,正源于占整車BOM成本高達65%的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能力。
D平臺匯聚的六大行業(yè)首創(chuàng)技術,無一不是這套“笨功夫”的結晶。無論是全球最大的80.3度混動電池,還是首發(fā)的115kWh超級混合電芯,背后都是零跑在電池CTC技術、材料科學和結構工程上的深厚積累。
當被問及如何在保證使用頂級供應商的同時控制成本時,朱江明一語道破天機:“我們也做了非常多的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新來達成優(yōu)秀的成本結構。”他以與采埃孚聯(lián)合開發(fā)的“驅動發(fā)電一體機”為例,一個電機身兼兩職,不僅減重幾十公斤,更省掉了一套電驅系統(tǒng),成本立減數(shù)千元。

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創(chuàng)新與集成能力,讓零跑在采用寧德時代電芯、博世轉向、孔輝空懸等一系列“全身名牌”的同時,依然能游刃有余地控制成本。
零跑科技高級副總裁曹力補充道:“核心技術是我們零跑自己的,所以我們可以快速讓供應商跟我們一起匹配,做出最適合這個系統(tǒng)性能的設定和配置。”這套自研體系,最終構筑了一道深不可測的成本護城河,讓“產品很豪華,價格不豪華”從一句口號,變?yōu)榱丝捎|及的現(xiàn)實。
如果說全域自研是“硬實力”,那么朱江明的工程師哲學則是驅動這臺精密機器運轉的“軟實力”之核。這種務實主義,在品牌定位、產品定義乃至營銷策略上都清晰可見。
當被問及D系列的推出是否意味著品牌要進軍“高端豪華”時,朱江明坦誠回應:“零跑的品牌定位沒有變,還是堅持‘好而不貴’。D系列是一個高端產品,是頂配中的頂配、旗艦中的旗艦,但不是豪華品牌。”

這種認知,避免了品牌冒進帶來的風險,也延續(xù)了零跑一貫的“以成本定價”策略,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而零跑的務實,同樣體現(xiàn)在對技術的取舍上。
在智駕領域,面對外界關于其節(jié)奏滯后的疑問,朱江明給出了一個“后發(fā)制人”的邏輯:“很多技術零跑都不是跑得最快的,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為跟隨比做領頭,你的消耗肯定最低,一旦認準了方向,最終覺得這項技術已經(jīng)是真正能夠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時候,我相信那一刻零跑一定不會落后于行業(yè)。”
D19首發(fā)雙SA8797芯片,算力高達1280TOPS,正是零跑在看準“VLA世界模型”方向后,決心迎頭趕上,站穩(wěn)行業(yè)第一梯隊的標志。

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更是D19誕生的核心邏輯。它并非技術參數(shù)的無序堆砌,而是對目標人群真實痛點的精準回應。超5.2米的車長、超3.1米的軸距滿足了對大空間的渴求;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車規(guī)級制氧機,解決了高海拔出行的舒適性難題;而80.3度大電池配40升小油箱的增程方案,更是直擊用戶“日常用電省錢,長途加油無憂”的核心訴以及。
此外,代言人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零跑的務實主義。很大多人疑惑,零跑為什么不像其他新勢力那樣,選擇年輕的流量明星來帶貨?
零跑科技副總裁周穎給出的解釋是:“我們找代言人的時候,覺得(這位代言人)一定要先把D系列的質感強調出來。”

經(jīng)過調研,零跑內部一致認為,費翔的“實力派”、“常青樹”形象,與零跑不追逐短期風口、依靠技術沉淀打造經(jīng)典產品的理最為契合。強調長期價值而非短期流量,這就是零跑給出的態(tài)度。
2、全球化布局,從產品出海到技術輸出
當D19在中國市場投下重磅炸彈時,零跑的目光早已穿過山海,望向了更為廣闊的全球舞臺。
零跑的全球化,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簡單“賣車”,而是一種更高維度的“技術輸出”與“生態(tài)共建”。這其中,與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的戰(zhàn)略合作,無疑是其全球化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團宣布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同時確定,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資公司。

Stellantis集團之所以愿意豪擲15億歐元重金注資,并成立“零跑國際”合資公司,正是看中了零跑在全域自研,尤其是在三電系統(tǒng)、電子電氣架構和智能駕駛領域深厚且領先的技術積累。
這筆交易也標志著零跑的核心技術獲得了國際頂級汽車巨頭的權威背書,為其從“產品制造商”向“技術輸出商”的華麗轉型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經(jīng)過近兩年的布局,零跑的全球化步伐已經(jīng)初見成效。資料顯示,零跑海外市場1-9月已交付超過3.7萬臺,并在8月份一度登頂汽車工業(yè)強國——德國的純電市場銷量榜,這充分證明了其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適性和競爭力。隨著C10、B10等全球化車型陸續(xù)在海外投產,零跑的“第二增長曲線”正變得愈發(fā)強勁。

當然,前路并非一片坦途。D19作為全尺寸SUV,其在以小車為主的歐洲市場需求量有限,曹力也坦言“不會優(yōu)先把D系列在海外投產”。這意味著零跑的全球化策略仍需因地制宜。
如何將D19在國內市場帶來的熱度,有效轉化為持久的品牌溢價與用戶忠誠度,也將是零跑下一階段必須攻克的課題。
結語
從籍籍無名到登頂新勢力銷冠,零跑的崛起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面對未來的競爭,零跑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朱江明借用任正非的話表達了自己的心態(tài):“從來對成功視而不見,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困難。一時的領先這個很正常,你追我趕,汽車行業(yè)是一個長期馬拉松,誰能夠跑到終點現(xiàn)在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去改變我們的不足,發(fā)揚我們的長處,才能跑到終點。”
百萬破局只是起點,零跑的目標是“全球領跑”。在中國汽車產業(yè)崛起的歷史進程中,需要更多像零跑這樣的企業(yè),以技術為本,以用戶為中心,在全球舞臺上展現(xiàn)中國智造的力量。